浙江在线杭州7月29日讯(记者梁国瑞)今天下午,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教育工作小组关于我省教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会议指出,浙江农村教育水平依然相对落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
缩小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差距的任务艰巨。我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已经基本到位,取得阶段性成果,大规模校舍建设基本完成,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全省还有6班以下村小和教学点555所(个),这些教学点和村小教学条件简陋,设施落后,有的还出现新的危房。个别县校网布局调整与乡镇的撤并没有同步,学校布局仍存在低、小、散的情况。
例如,衢州市还有6班以下小规模的农村学校240所,校均人数不足20人的单班教学点23个,涉及在校生17964人。另一方面,近几年农村学校偏重基本建设,经费投入还无力添置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优质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增加和提高。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骨干教师难进难留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农村教师队伍老化。有的地方已经三年不录用中小学教师,教师年龄出现断层。二是学历偏低。如金华市农村中小教师的高标率分别比城镇教师低10余个百分点,农村小学中高级教师比例为008%,是城镇的1/25,农村中学高级教师比例为1.8%,不到城镇的1/8。三是师资结构不合理。农村学校的外语、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一些课程无法开设。四是骨干教师难进难留。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农村学校条件落后等因素,年轻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任教,而农村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却很容易流向城市学校。如某市2007年农村教师2955名流失了590名,其中流向城区441名,跨区122名,经商5名,流向机关22名,流失教师中中高级职称教师有14名。五是农村教师编制偏紧。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按城市、县镇和农村三种标准划定师生比,其中农村学校最低,不符合农村、山区目前办学的实际情况,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