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7月29日讯(记者梁国瑞)今天下午,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教育工作小组关于我省教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浙江中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薄弱,普职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实现浙江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仍需解决四大问题。
重普轻职观念普遍存在,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与普通教育相比,一些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职业教育发展仍不够重视,省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如省政府〔2005〕41号文件)没有及时分解落实到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是由普通高中改制而成的,在指导思想和管理理念上存在普教化的倾向。学校管理、专业设置、校园文化等方面都还没有完全遵循职教的规律与突出职教特点,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比较低,普遍存在着“重学轻术”的思想,能上高中就不上中职,能上大学就不上高职院校。经费投入依然不足,限制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尽管这几年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历史欠债较多,目前的投入依然捉襟见肘。职业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场地、设施建设上的问题尤为突出,与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舟山市,近几年船舶工业和海运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为了满足企业对技能型实用人才的需求,舟山市重点突出了职业教育的培育功能。但是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落后,尤其是办学场地和实训基地的缺乏,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双师型教师缺口较大,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录用、培养、管理等仍沿用普通教育的模式,学校招不进急需的非师范类的大学生和企业工程技术人才,近几年加入职业学校的教师,尽管学历较高,但实践能力较弱,教师缺乏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难以完成相应的实训教学及指导工作。如衢州市职业学校教师共1563名,双师型教师有347名,仅占22%。开化县职业学校教师共219名,双师型教师有36名,仅占164%。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不高,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政策引导、制度建设刚刚起步,制约了资源配置和学校活力。我省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有以下几种: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企业所属的办学单位、民办学校。这些学校,其上级主管部门有些是教育部门,有些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由教育部门主管的学校可以得到国家的教育经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的待遇,而劳动和社会保障主管的学校很少或没有这种拨款,造成了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校企合作缺乏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就业准入制度落实仍不够,部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和产业需求,校企之间互惠互利的机制尚未形成,政策引导也不力,造成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满足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实践、实习的需要。校企合作进展缓慢,是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软肋”。
三、加快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8月31日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浙江要建设教育强省、人力资源强省,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坚持科学理念,加大教育投入,统筹城乡教育,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努力实现从量的增加向质的提升转变,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为我省实施“两创”总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