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红庙子乡党委着眼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与扶贫建设、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研究实践,大力改革扶贫方式,合理资金利用模式,采取党员帮扶贫困户、困难党员有效利用扶贫资金带头创业等方式,通过积极发挥党员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调动群众利用扶贫资金创业的热情,推动扶贫工作从“俯仰由人”到“自力更生”,由政府单独运作到党员、组织积极参与。2009年,借由市扶贫办整乡推进的政策和扶贫资金,乡党委积极筹备运作,党员踊跃参与,在原有的党建扶贫成果的基础上,成立了党建扶贫互助合作社。合作社开展初期,党员发挥带头作用,融资贷款、建言献策,有力的推动合作社进入轨道,合作社发挥效应以后,群众信任组织、靠近组织的意识加强,积极入党,形成了组织促扶贫、扶贫带经济、经济强组织的良性循环,不仅促进了扶贫工作的落实和乡域经济的发展,更加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作用。
一、基本做法
一是积极调动,组织参与始终。互助合作社从开始的雏形就结合党组织建设,2007年,红庙子乡四道沟村就出现了类似于互助合作社的组织,党组织在当时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村党支部书记刘忠民利用上级的扶贫资金和支部协调的贷款对困难的村民给予创业资金支持,开展初期正是村15名无产业党员的带头创业,才激发了群众的热情。2009年乡互助合作社筹备阶段,乡、两级党组织就发挥了主体作用,红庙子乡党委书记刁威同志和各村书记作为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在听取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后,协同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制定了《红庙子乡关于建立扶贫互助合作社实施方案》以及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细则,并协助建立了组织机构。合作社成立之初,广大群众认识不高,也是通过党员的积极响应,乡党员100%入社、贷款创业,起到了引导作用和模范效应,帮助合作社跨过前期的障碍。合作社运作过程中,结合“三项培养”工作,挖掘发现优秀的脱贫个人、创业能手吸收入党,壮大组织力量。整个党建扶贫工作中党员的积极作用都有明显的体现,党员利用宣传组织、建言献策、检查督促、推荐审核、帮扶创业等方式确保合作社运行“不脱轨、不越轨”。
二是广泛宣传,营造浓郁氛围。利用一切宣传手段,至上而下的广泛宣传。组织召开机关干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印发传单、电视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政策、细化宣传内容,扩大村民知晓度、消除村民疑虑、加强农民信用观念、打破扶贫款有借无还的思想,确保村民正确认识、广泛参与。
三是严格管理,规范机构运作。严格借款程序,通过制定《红庙子乡扶贫互助合作社章程》、《乡互助合作社财务管理办法》、《乡互助合作社规章制度》等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制度化和借款过程的规范性。严格资格审查,对农户的借款资格和借款用途进行严格的考核,做到借款前调查、借款时审查、借款后检查。严格担保制度和违约责任,对借款未如期偿还的,按照《制度》对当事人和担保人进行处理。
四是有偿使用,壮大发展资金。通过收取一定的使用费,保证资金不断壮大。考虑农户承担能力,使用费一般大大低于银行利率,不影响农户的借款热情。使用费在借款时交纳,充实到合作社资金中,确保资金不断流。
五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民享。在审批手续和贷款发放上,只要符合标准、不失公允,都力求最快速的完成手续,一般贷款从申请到发放只需要2-3天,贷款由合作社到各村委会发放,减少农民的费用,节约了时间,也保证了安全。在贷款的同时,合作社也“借人”,考虑到有的贷款农户没经验创业困难的情况,合作社结合乡党员“一帮一”活动,安排有创业经验的党员对农户进行帮扶指导。
二、主要工作亮点
一是扶贫结合党建。党建扶贫合作社与普通农村信用合作社本质区别在于工作的出发点,普通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目的往往是扶贫为主线,而党建扶贫合作社的宗旨是组织建设和扶贫工作结合开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贯穿于扶贫工作始终,对扶贫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扶贫合作社机制作为一项载体,无疑也极大的加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以红庙子乡四道沟村为例,党建扶贫以前的无人愿意入党,党建扶贫以后每年60至70人积极要求入党;党建扶贫以前流动党员和组织毫无联系,党建扶贫以后流动党员全部加入扶贫合作社。党组织坚持在整个党建扶贫工作的顺利进展中上升了一个高度。
二是信用突出长效。有别于普通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红庙子乡党建扶贫合作社的信用机制突出长效型和扩展性。对于拖欠还款,不负责任担保的情况,除制度规定所需承担的责任以外,建立长期的信用记录,扩展到其他部门,党员还将拓展到党内活动。让农民感受到“无信誉、办事难”,树立农民信用意识。
三是制度执行灵活。制度严格确保工作有序,执行的灵活,确保以人为本。合作社运营过程中,结合“党员一帮一”,等活动,采取灵活的借款方式。在审核调查切实的情况下,党员可以利用自己的贷款机会,为资金不足的帮扶对象筹集资金。本人有贷款权利,但是创业困难的,也可以将权利委托给配偶、子女等近亲。
三、主要工作成效
一是脱贫效果明显,项目发展迅速。信用社运行10个月,效果明显,贷出资金430万元,使用费收回30万元,信用社剩余资金70万元,资金创造两倍以上的价值,仅四道沟村借贷的50万资金就创造了150万元的经济收入。整个借贷过程中,达到零风险,无一笔死账坏账。通过贷款创业,整体提高了红庙子乡农民的年收入,保守统计10个月间贷款创业的农民的平均收入从4000增长到8000元,其中,投入香菇生产产生的收入增长是增收的主要部分,达到3000元左右,养殖业以养鸡业为主,提高年收入1000元。贷款帮扶效果延伸到帮扶一些农户渡过产业困难期,2009年生猪肉价下跌严重,合作社投放大量资金帮助养猪户渡过难关,全乡规模养猪户30余户,2009年下半年至今,从贷款30多万元,渡过肉猪市场“冰河期”,无一户因经济问题倒闭,年收入整体保持平稳,未有大幅度下降。项目带动作用明显,2009年秋至今,在扶贫合作社的带动辐射下,新发展万寿菊1150亩,规模养殖户52家,养羊小区7个,全乡农民几乎全部投入产业中,基本劳动力已经需要外地雇佣。
二是促进土地流转,优化资源配置。在长期的产业发展基础上,合作社又推动了一次创业高潮,产业的迅速发展,直接促进了土地流转加速。农户精力更多投入在产业上,在乡党委的协调下,以合理的方式,将无暇管理的土地流转到适合的产业大户。产业大户机械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创造更大的价值。红庙子乡土地流转12500亩,形成了9个农业大户,其中土地流转最多的农业大户承包2000亩土地。引入抚顺产业大户,利用土地发展新型种植业,承包土地1150亩种植万寿菊。土地流转后,农民每亩每年收回资金300元,高于农户种植创造的净利润,在不影响农民收入的情况下,解放了劳动力,优化了资源的配置。
三是夯实群众组织,加强组织建设。合作社扶贫工作中,党员带头、帮扶作用明显,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吸引力在过程中不断增强。扶贫合作工作激发党员党性意识,全乡412名在乡党员100%入社,流动党员入社60余人,占流动党员人数的60%以上,全乡有能力党员全部投入到帮扶工作中。“一帮一”效果明显,如四道沟村农民陈玉福在信用社贷款1万元,党员于凤翔利用自己的权利为陈玉福贷款一万元,投入香菇产业,家庭年收入从人均不足4000元,到现在家庭年收入4万元以。党员凝聚力提升,集体帮扶力量加强,农民谭吉龙是一个明显实例,谭吉龙2009年养羊赔款10万元,自己贷款一万元无法解决问题,如果资金无法及时注入,谭吉龙经济可能会陷入绝境,同村党员刘忠民了解情况后,利用自己的贷款和协调其他有条件党员的贷款机会,共筹集资金10万元帮扶谭吉龙渡过产业低谷,扭亏为营,净赚15万,规模也从200多只羊达到了400多头。农民通过党员帮扶得到了切实的利益,组织在群众的中威信提高,群众入党的热情高涨,红庙子乡10个村,2009要求入党的群众平均每村达到30人以上,最多的村达到60人,其中不乏农业大户,产业领头人,壮大了党组织,增强了党组织的实力。群众的认可增加了党员的荣誉感,服务群众的积极性提高。整个党建扶贫合作社的运作过程,也是组织不断建设的良性循环。
四、存在的问题
红庙子基层组织建设结合扶贫信用社的模式开展10个月来,运行良好,效果明显。但要继续发展,扩大效果,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资金不足。资金的迅速流转造成合作社资金余额不足,合作社总计500万现金,现剩余资金仅70万元,以平均借贷速度推算,月借贷额37万元,进一步考虑到合作社的参与度提高,产业升级速度加快、投入资金加大,70万资金远远不足,即使其他资金回流,扶贫款依然吃紧。二是服务需要转型。扶贫合作社进一步发展,要与时俱进,转变服务内容。红庙子乡调研显示,需要贷款的农户数量有所下降,个体贷款金额有所上升,服务需求多样化、层次化。针对以上情况,红庙子乡计划调整贷款额度、细化服务对象、丰富服务内容,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风险保障、扶助本村大学生创业纳入服务范围当中。
五、推广的可行性及建议
红庙子党组织建设结合扶贫信用社的做法,值得借鉴推广,但须结合本地实际。要以抽离模式、总结经验为主,避免生搬硬套。
红庙子党建扶贫模式成功主要有三点基础。一是产业基础。红庙子食用菌产业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政策优越,有风险小、见效快、技术好的特点,全乡2000多户投入食用菌生产,发展香菇2500亩,小区14个,保鲜库6座。养殖业规模户300余户,养羊小区7个,养鸡基地8个,年产肉鸡400万只,年产值过亿。农户借贷资金“有项目,无风险”,合作社贷款能用到实处、创造价值。二是资金基础。红庙子乡通过上级拨款、政府投入、党员捐款等方式筹集资金500万元,投放10个月,运行顺利,无死账坏账,资金仍显不足。排除红庙子产业多,农民投入大的因素,一般乡镇发展合作社至少也需要投入200万左右的资金,否则辐射面和帮扶效果可能会打很大的折扣。三是组织基础。红庙子乡党建扶贫合作社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党员的贡献起到了无法取代的作用。在红庙子乡,党员带头,党员帮扶的风气已经是一种习惯和风气,这种氛围下,每项活动的开展,往往不需要组织强制要求,党员都会积极参与。如果党员的发动都有困难,那么合作社的开展的组织基础就很不牢靠。
组织基础、资金基层、产业基础扎实的乡镇,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推广红庙子模式。其他乡镇需要夯实基础,提炼学习红庙子精神,研究适合本乡镇实际的方案,设计自己的“红庙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