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企业求助,机关在短短5分钟内能做什么?海曙区规定,当企业向81890企业服务平台求助,党政部门在接受平台“指令”后,必须在5分钟内与求助企业取得联系,并根据服务承诺按时办结,这就是“五分钟响应机制”。
这样“苛刻”的要求能办到吗?能。今年1月至7月,平台共处理企业求助451件,其中移交党政部门的260件,实现了5分钟响应率100%、办结率100%、满意率100%。这件事向社会折射出什么?
其一、服务意识。小平同志用简明的语言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领导就是服务”。“五分钟响应机制”就是为企业、为发展服务的产物。2001年,海曙区成立了81890求助服务平台,主要为市民服务。2007年,为解决企业遇到的急事、难事,81890功能进一步扩大和延伸,由区经济发展局、工商分局等单位组建了81890企业服务平台。但通过运行发现,由于进入平台的部门太少,服务能力和范围具有一定局限性,为此,从今年起,全区56个党政部门加入81890企业服务平台,在政策、法律、融资、供求信息、投资招商、安全生产等14大类868个具体项目上提供个性化、保姆式、全天候、全方位、全程式跟踪监督服务。这种改革同81890当初诞生时所确立的为群众、为基层、为企业服务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
其二、创新意识。“五分钟响应机制”是一种创举,就是从各自为政式服务向规范化集约化服务转变,从政府出题目“填鸭式”服务到企业“点题式”个性化服务转变,从单一的、较零散的服务向全面的、“一条龙”的服务转变。这种模式涉及方方面面的创新,主要包括:观念创新,即打破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僵化保守的观念,坚持通过改革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敢于想没想过、做没做过的事情,改变一些习以为常的制度;技术创新,即不断掌握新知识,运用新手段,配备新设备,加强平台软硬件建设,对服务网站改版升级,为企业服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管理体制创新,即转变机关管理模式,组建由区长任组长的企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5个专业服务组,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将此项工作列入区目标管理考核项目,并加大奖惩力度;服务流程创新,要求服务平台和党政部门做到即拨即通、即时响应,力争做到即事即办,制定了工作守则,对受理、移送、响应、办理、协调、反馈、监督、办结等各个环节作出科学严密的规定,并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早作出预案,形成快节奏、高效率办事的浓厚氛围。
其三、责任意识。推行“五分钟响应机制”,本质上是为了提高行政效能,而行政效能则是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直接反映。一些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慢郎中”、“马后炮”、“你在火里,他在水里”,芝麻大的权力也要耍西瓜大的派头,甚至吃卡拿要等等,往往在于他们把责任抛到脑后。换句话说,没有责任意识就没有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五分钟响应机制”具有强烈的挑战性:要求有关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坚守工作岗位,需要付出通常情况下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和艰辛;要求善于学习,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专业知识,使自己具备游刃有余地驾驭和处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要求具有坚强的组织纪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自我加压,文明履职,规范服务;要求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群众、企业的困难、问题、要求、愿望了如指掌等等。如果没有牢固树立把为民服务当成自己天职的指导思想,是难以做到旷日持久、殚精竭虑、设身处地为百姓服务、为企业解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