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讯 中日合资嘉利特荏原泵业有限公司前不久召开的第二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有关决定,“党委”,被正式写入这家日资控股合资企业的组织架构。
从当初的不理解、半信半疑,到如今的真心接纳、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党组织在嘉利特荏原的“美丽转身”,是温州非公企业党建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什么温州的非公企业党建独具蓬勃的生命力?
是因为非公经济富有活力?是因为探索较早?还是因为抓住了非公企业从“小打小闹”转向现代管理、全球竞争的新需求?
是,又不完全是——这样的条件和机会,不少地方也曾有过。当我们探究温州非公企业党建的实践轨迹,揭示的是因为“得力”所以“给力”的内在逻辑。
历届市委的高度重视、建章立制,为非公企业党建发展和作用发挥提供了始终适宜的“大气候”
非公企业党建何以在温州率先发芽,又何以20多年探索、创新不断?
一组数据或能回答这个问题:自1980年发放全国第一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截至2000年,全市非公企业达到3.4万余家,企业数量、工业产值均占全市的90%以上。
因而,对非公经济已经成为发展主要支柱、财政收入重要来源、吸纳就业重要渠道的温州来说,如何加强对其政治领导,是市委亟需思考和探索解决的最大课题。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1987年,全省首个私营企业党支部现身瑞安。1992年,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重视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1994年,市委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新的经济组织党建的两个文件,非公企业党建向全市推开。
如果说率先萌芽来自温州一贯“敢为人先”的勇气,那么,非公企业党建此后的茁壮成长,则得益于历届市委的始终高度重视、紧抓不放。他们清醒地看到非公企业党建的独特作用,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的理念从未改变,探索创新的工作从未停止,一任接着一任干,为非公企业党建发展提供了始终适宜的“大气候”。
在这种重视和支持下,几年间,市、县两级相继成立社会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工作。各地还广泛建立非公企业党建人才库,选派机关干部到企业任党建指导员,夯实工作基础。
这种重视和支持,也体现在为非公企业党建建章立制上。党组织活动经费按职工年度工资总额8%。在税前列支、保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中活动、建立党组织与董事会理论学习联合会制、推行党组织与管理层交叉任职制……近5年来,我市制定出台了20多个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的指导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了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基本上每年都超出8%。的标准。”华仪集团党委书记陈玉成表示,党委会在每年年末编制下年经费预算,由董事会批准后就能得到严格执行,专门提供给党组织开展活动。而在嘉利特荏原,由于党组织的作用得到董事会的充分认可,列入预算的党组织活动经费逐年增加,目前已达到职工年度工资总额的2.16%。
坚持,并不意味着僵化。从注重量的扩张到“拓面提质”,从选派党建指导员到全国海选党组织书记人选……历届市委紧扣时代脉搏所做的一系列探索创新,使温州走到了全国非公企业党建的前沿。
“活力和谐”目标的确立,让党组织找到了发挥作用的关键“支点”,也激发出非公企业党建强劲的内源动力
我市非公企业党建起步早、发展快,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市委组织部2005年对50家大型非公企业的调查中,认为党组织在企业发挥作用“好”或“较好”的仅占32%。不少受调查者表示,党组织作用发挥“很一般”,只停留在过过组织生活、抓抓党员教育管理的层面。
在这种困境倒逼下,我市开始探索非公企业党组织究竟扮演什么角色、起什么作用的问题。而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则为新一轮探索开辟了理论和实践空间。
2006年,在充分调研和试点基础上,市委下发文件,提出以建设发展充满活力、内部关系融洽、外部环境友好的“活力和谐企业”为目标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并制定了囊括7方面、49个小项的“活力和谐企业”评价体系。“这为企业各方奠定了共同的价值基础,进而实现目标同向、工作同力、内外同心。”长期亲历非公企业党建探索的乐清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旭光说。
实践为这一评价作出了注解。从此,非公企业党组织不必再纠结于自己“是什么”,而把建设“活力和谐企业”作为发挥作用的关键“支点”,努力发挥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化解矛盾、集聚人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双向互动”、“素质提升”、“关爱职工”、“反哺社会”等工作,积极探索“跳出党建抓党建”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党组织的积极作为及其给企业带来的全新气象,也让企业主解开了“思想疙瘩”,得到了职工的拥护与支持。特别是2007年启动“活力和谐企业”评选以来,市委、市政府不仅对获选企业进行隆重表彰,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还在土地供给、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和安排,让许多非公企业切实尝到重视党建的“甜头”。
“通过建设‘活力和谐企业’,我有了新的认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党建工作。”和瑞立集团董事长张晓平一样,越来越多企业主对党建的态度由“要我抓”转向“我要抓”,激发出非公企业党建强劲的内源动力。
从“打工书记”到“红色CEO”,温州非公企业党组织没有成为“花架子”,关键是有一支过硬的书记队伍
又是一年清明时。前天,特意从外地赶回的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带着几位正泰高层来到乐清市磐石镇凤凰山墓地,祭扫集团首任党委书记吴炎,讲讲企业一年来发生的大事。自1999年吴炎去世至今,不管有多忙,南存辉的这个习惯从未改变。
作为正泰党建的“开路先锋”,自称“打工书记”的吴炎不仅亲手设计了党建的定位,规范了党组织参与决策、人才开发等五项机制,还对正泰为什么能够存在、朝什么方向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回答。正因吴炎及其后任严厥忠、林可夫在引领正泰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党委被全体正泰人视为企业的“导航器”、“主心骨”和“内当家”。
在温州,像吴炎这样由机关领导岗位退休后,被聘任为企业党组织书记的人还有不少。多年来,针对非公企业党建人才缺乏问题,我市在加强企业内选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的同时,把机关退休和退居二线党员干部纳入党务人才信息库,鼓励推荐其到企业党组织大展身手。由于综合能力强、打开局面快,这批“科级”、“县级”书记受到企业的欢迎,也为我市非公企业党建树起了标杆,带活了一片。
推进非公企业党建人才职业化,是我市又一创新。2008年,市委组织部启动“红领”计划,迄今已有300多名优秀大学生通过招选、培训,走进非公企业从事党务工作,为党建注入新鲜血液。2010年,经市委组织部搭台,我市25家民企以最高20万元的年薪,面向全国招选党组织书记人选。经多轮选拔,最终有27人签约,担任企业的“红色CEO”。
“企业看到了党组织书记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特殊人才,所以舍得‘重金’招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社工委书记徐强中说,我市非公企业党组织没有成为“花架子”,关键是有一支过硬的书记队伍,而从“打工书记”到“红色CEO”,称呼变化的背后,折射的是党建在非公企业的日益“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