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0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
错峰通行之校车
杭州正在探索中的“错峰”限行,目的在于缓解交通拥堵,但也引发了争议。其中争议较大的人群,恰恰是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
此前,杭州市“两难办”在接受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由市政府、教育局、交警、公交等多部门合作的校车计划已经展开调研,今秋将试点发车,将缓解“接送难”的问题。但相关信息的公布却迟迟未见。
随着“错峰”提速,杭州神秘的校车计划也备受关注。时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杭州的校车计划确在调研,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我们会选择一个区试点,时间应该在9月1日。”昨天,市“两难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而多位参加座谈和调研的小学校长,均表示校车计划推进缓慢,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各城区正在进行调研
去年7月,我国出台了首部专门规范小学生校车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此后,各级政府开始更加关注孩子上下学接送问题。
某机构曾对杭城近10所小学的500余位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36%的家长每天送孩子上学的时间在半小时至1小时。自己步行上学和用自行车或电动车接送的小学生最多,占到56%,其次便是私家车接送,目前已占到33.5%。
难道没有解决的方法吗?早在今年3月,杭州市长邵占维在市“两会”上就明确提议:开通小区到学校的中巴车,专门接送孩子上下学,以缓解早晚高峰中小学、幼儿园门口交通特别拥堵的状况。
时报记者昨日从市“两难办”和教育局了解到,杭州市政府已经责成市教育局联合多个部门推进校车计划,各城区的调研工作也在进行中,如一切顺利的话,将会在2011年9月1日试点发车。
已有两区上报校车线路
采荷三小的总务处主任李鑫就参与了6月份的校车调研。“我们学校建校初期属于国有民办小学,全市各个地方的学生都可以报名择校,所以学生居住地点相对分散。”李鑫说,由于分散居住于各城区,学生上学交通不便,因此对“校车计划”格外欢迎。
几次调研数据显示,采荷三小有超过60%的学生希望能够乘坐校车上下学。
同属于江干区的采荷二小则传达出不同的情况。采荷二小位于杭海路上,属于周边绿茗社区、夕照社区、商教苑社区等几个小区的配套小学,副校长方建春直言:“由于学生都是就近入学,家住最远的学生,家长骑电动车8分钟也可以送到。”学校对校车的需求并不明显。
据了解,江干区的调研还在进行中,而上城区和下城区的速度则明显快很多。
记者昨日从上城区和下城区教育部门了解到,两个城区已经确定了各自校车的线路,并且已经上报市教育局,正在等待上级部门的最后决定。对此,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也谨慎回应称,“现在校车计划还不是很成熟。”详情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试点方案
方案一
下城区:石桥路——流水苑
作为杭州老城区之一的下城区,各类教育机构50个,其中初中7所,小学18所,直属幼儿园13所。在各个学校门口,早晚期间大量的私家车封堵校门的情况每天上演,安全和拥堵问题一直都困扰着学校和家长。
昨日,下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高建梁透露,校车计划的线路已经选定,并上报市教育局,如果批准,京都小学的学生今后上下学将有校车接送。
高建梁介绍,初步选定的路线为石桥路至流水苑,“如果需要,将来会继续向南延伸。”记者查阅发现,此条线路途经永嘉苑、北景园、杭氧社区、流水苑等20余个小区,胜蓝小学阳光小区、景成实验学校等均在覆盖范围。
高建梁表示,校车沿线目的地为京都小学,“京都小学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以优先考虑在这里开展校车计划。”
至于校车为几班,具体线路站点如何选定,高建梁并未透露。
目前,京都小学有学生近900人,其中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是调剂生,分别住在石桥、杨家村等地。
“我们做过几次调研,学生们需要校车。”京都小学校长王黎峰说。但学校另一位相关负责人则透露:“教育部门仅仅是在6月份到学校来向老师了解了一下情况,并没有和家长沟通过关于校车的问题。”具体到几趟班车、路线如何规划,当时都没有详细的方案。
记者随后分别致电胜蓝小学和景成实验学校,相关负责人均表示了解校车计划,但本校学生大部分居住在附近社区,需要校车的可能性不大。
方案二
上城区:海月花园——天长小学
相比下城区,上城区则已对试点校车线路有了明确界定。
上城区教育局负责该计划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时报记者,从今年春节过后,区里就开始着手调研,包括向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们征求意见。随后,对线路进行规范布置,初步确定路线以后,还多次实地开车测量了停靠点和路程。
“初定试点线路从海月桥到天长小学,全程在30分钟左右。”上述负责人介绍,这条线路已经上报市教育局,正在等待批复,如果一切顺利,力争9月开通。
上城区的这条线路串联起时代小学和天长小学(孝女路上)两所学校,中间要停靠8个站点,部分站点就是公交站,其余非公交站点则由交警部门设站牌点,经过海月花园、复兴南苑、春江花月等小区。目前,两个学校有意向坐校车的学生共有50多人,刚好一辆车。
“以前,这边有很多家长会开车来送子女上下学,学校门口的交通会很拥堵,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可以对缓解两难有效。”上城区教育局这名负责人表示。
三问校车
两种模式之争
事实上,杭州的校车早有雏形,存在着两种模式。
有的校车进小区挨个接送,像拱墅区的英伦幼儿园。校车根据孩子的家庭住址设计行车路线,早晨定点时间,家长带着学生等候在家门口送孩子上车,另外车上还有专职的老师管理。
也有的校车在专门的路线上设置若干停靠点。如滨江区的闻涛小学,上午家长在指定时间将孩子领到停靠点上,送孩子上车,下午再到停靠点接孩子。虽然为家长节省了很多时间,但家长也认为有问题:有停靠点的校车,一般都有停靠时间,要是错过了这个点,家长就只能自己送孩子上学,迟到无法避免。
德清县实施了三年的校车计划,便是上述第二种模式。但由于德清城区规模小,这样的问题并不突出。
对比两种情况,记者问询的大部分家长似乎更青睐于进小区接送的校车,因为更省心。
但也有家长质疑,如果校车进入各个小区内接送,存在耗时的问题;而设置停靠点,比如上城区试点线中部分停靠点就是街边的公交站,对于低龄段学童,仍然需要家长接送,因为安全无法保障。
另外一种模式,就是以城区或区域为限,串联起辖区内的学校和小区;抑或是以学校为限,串联起该所学校的生源小区。
记者了解到,未来校车线路如何设置,正是市教育局为校车计划举行的座谈会上被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直至目前,市教育部门并没有给出详细方案。
参与座谈会的某小学校长认为,试点不应在学区范围较大的学校进行,而应该从成熟小区内配套的学校开展。校车在家门口接送孩子,更安全更容易被家长接受。
但问题是,如果校车计划由“试点”转为全市推广呢?上述问题似乎仍然无法回避。
远近很难兼顾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几位学校的校长均表示出了同样的困惑。以前杭州入学允许择校,虽然近年开始严格推行就近入学计划,但近的学生和远的学生同时存在,这仍然为校车计划带来了麻烦。
就近入学后,在校生均属学区内生源,居住在学校附近,步行或者短时间骑车均可到达,并不需要校车。部分家长质疑,如果在学区内开通校车的话,会不会步小区巴士的后尘?
曾经辉煌一时的小区巴士解决了许多大公交线路无法进入“交通盲区”的问题,但近年来受到大公交发展的制约,车辆间隔时间长和黄鱼车抢客的冲击,而今小区巴士已经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另一部分离校较远的学生属于择校生,虽然数量在逐年减少,但仍然不可忽视。今年3月,在校车计划酝酿初期,杭州各大家长群曾对校车线路进行过讨论,有择校生家长认为应该推广校车,但却遭到就近入学学生的家长反对。
有家长提出:择校原本就是破坏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何还要抢占其他公共资源?校车如果顾及远距离学生,比如为了几个学生从上城开到下沙,这样的校车不要也罢。
然而,在优质教育不均衡的现行教育体系中,这样的质疑却也同时面临更多的质疑。
育才教育集团副校长许政频建议说,固定学区分配校车,特定的校车只在特定的学区内接送学生。
如此一来,既可以减少上下班高峰期校车穿越区域过大、最大限度避免了过多车流进入高峰区域,缩短了校车路线长度,提高了单车接送效率。
同时,也可以避免校车搭载学生在其所在学区外行驶的状况,兼顾了公平原则。
资金由谁来出
“我们在考察中,发现国外有很多校车都是全免费的。”杭州市教育局宣传处处长张志龙表示,这样的模式在国内很难推行,因为“受教育财政支出、学生人数等因素影响。”
在美国,除加利福尼亚州外,公立中小学中,家庭距离学校1英里外的学生,就可以免费搭乘校车。此外,残障学生可以免费乘坐校车,没有距离限制。
而在日本,一般公立学校的校车由政府出资,学生免费乘坐。私立学校的校车则有的免费,有的收取车费。
下城区教育局副局长高建梁表示:“杭州的校车计划有可能政府出一部分,不排除向学生收钱。”
记者了解到,市教育局在各个学校调研和座谈过程中,并未提及资金如何解决的问题。但恰恰是钱的问题,让学校和家长颇为关注。
我们不妨看下近邻德清是如何来算这笔账的。
10辆长鼻子“美式校车”:400万元左右。
另分三批购置的79辆校车:总计2000万元以上。
每年运营费用补贴:200万元以上。
这是目前对校车的投入,而收入则来自全县乘车学生每人每次乘车支付的1元钱,其中贫困学生免费。
德清是全国百强县,2010年的财政收入超过34亿元,也是我省最早购入“美式长鼻子”校车的地区,这一校车模式也作为样板向全省推介过。
为了运营这些校车,德清专门成立了一个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79辆校车按照不同载客量从小到大分为四种车型,只接送学生,不作他用;每年的运营成本需要500多万元,一半左右要靠财政补贴。
而面对汽油不断涨价,驾驶员的工资也在上涨的局面,德清县教育局安全科科长张帆表示:“政府本身已经投入了这么多钱,也不想再加大学生的负担,不希望把它做成一个营利的公司。所以以后财政的保障力度估计还得加大。”
如果这笔费用要摊到学校和家长,估计会引起不小的争议。
说到“费用”,就不得不再为杭州的校车计划捏一把汗。
记者从各相关部门了解一圈,对于“成本核算”这块,要么是毫不知情,要么是“不便透露”。几位参与调研和座谈的小学校长则表示,相关部门从未谈及“钱的问题”。
校车的成本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前期的硬件投入,如校车购置费用、站点设置及相关设备配套费用等;二是后期运行费用,包括司机及工作人员工资、燃油费用等等。
在杭州的校车计划中,车辆、司机等硬件由公交部门负责。如果校车接送学生一旦到了实施阶段,也应该由公交部门负责营运。
公交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普通50座金龙大巴车购入成本约60万元。而目前杭州一线公交车司机的收入大概在3000—4000元左右。
关于运营成本,例如学生包车,如果选择普通公交车(例如3路车)这样,在市区内一个来回是500元左右;如果是选择四五十座的大金龙旅行车的话,则需要600—700元左右,两者如果遇到距离远的话则额外往上加价钱。
如果这笔运营成本政府不补贴,则势必由学校或家长承担。
而据媒体报道,拱墅区英伦幼儿园的校车会停在家门口接送小孩,按接送次数收费,来回一趟是20元,以每月20天计算,一个月的校车费用是400元。位于水木清华的吉的堡幼儿园原先校车费用是每月250元,今年9月将上调到每月300元。
在德清,这些新购校车主要承担5000多名12周岁以下小学生的上下学接送任务,这个数字大约是德清全县小学生的一半,其中包括两所民工子弟学校。
尽管每年有200多万元的补贴,但德清县教育局安全科科长张帆表示,这只够成本的一半左右。
对杭州这样的大城市来说,校车计划一旦全市推广,投入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