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记者特别报道 (记者 叶海 梁国瑞) 杭州湾大桥通车后,将会带来怎么样的“大桥效应”,对周边的地区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记者特地采访了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
形成长三角交通网络空间结构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我们要站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的角度去看,除了它之外,近几年在长三角地区还有很多高速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
从连通上海浦东、上海崇明岛和苏南的苏通大桥、崇海大桥,舟山群岛的连岛工程,以及筹备中的嘉绍大桥;从申苏浙皖高速、申嘉湖高速、杭浦高速等连通浙苏沪的高速通道也先后开通。在卓勇良的眼中,这些交通通道,加上杭州湾大桥的通车,将会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形成一个网络状的空间结构。
“上海不再是唯一的交通枢纽,对于嘉兴、南通等城市来说,都能成为交通上的中心点。”
卓勇良说,网络状的空间结构的最大作用就是可以使传统的地理中心概念弱化,形成一个新的网络通道,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则是这个交通网络中的重要部分。
强化城市“均质化”状态
“对于长三角区域内的城市来说,新的网络空间的形成更强化了城市之间的‘均质化’状态。”
所谓均质化,即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只要不是由于特定的资源因素,各个点上的生产经营成本大致相同。比方说,都比较接近消费人群,都能得到具有相当素质和技能的劳动者,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地点的变更,也不会导致生产经营成本的大幅变化。
卓勇良指出,长三角城市间本身就有条件相当的投资环境,通过网络空间的对城市“均质化”状态进行加强后,地区的整体投资环境能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体现到具体的方面,卓勇良解释说,对于投资者来说,因为城市间的地理、人文、物价和投资环境接近,可以大大降低前期决策成本;对于国际上的产品买家来说,因为产品品种丰富、数量多,采购成本低,物流成本低,包括产品的配送也能在采购过程完成,简化了买家的采购选择;生产制造商也会发现,在整个区域内可以获得更低的交易成本、学习成本,享受到更好的产业环境,并可以和同行抱团形成一个大的区域竞争力;管理部门也会觉得,因为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巨大工厂,企业间的竞争更为良性和规范,也方便了对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于行业的管理。
“小城市”拥有“用脚投票”的权利
卓勇良还指出,杭州、宁波以及其他浙江城市,可以借助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进一步明确自身城市定位。借助大桥和其他交通网络,让沪杭宁之外的“小城市”能在寻求服务的时候更便捷地“走”到上海之外的其他城市,选择更优质的服务,用卓勇良的话来说,即是对上海的服务质量拥有了“用脚投票”的权利。
大桥通车后,宁波将会成为浙江的一个重要经济中心,卓所长建议宁波要利用好“大上海”这个人才库,为自己强化通向世界的通道。
卓勇良说,嘉兴、绍兴等上海周边城市可以借助这个契机,向上海的服务业施加压力。“浦东机场服务不好,就可以转投杭州萧山机场;上海洋山港服务不好,我们去宁波港发货。”
通过畅通的长三角交通网络,“小”城市可以整合与宁波、钱塘江南岸城市的沟通和联系,在港口、机场等设施服务方面多了份选择,同时也能间接促进上海服务业的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