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7月1日,萧山网友“花城土地”坐上了第一班从萧山开往杭州的公交车K300,一小时左右的车程和一站式的便捷,让他觉得有种“幸福突然来临”的感觉。萧山与杭州主城区实现公交一体化了,却再次勾起了他关于“大杭州”的遐想。
2001年的3月13日,杭州市政府正式对外宣布,经国务院和浙江省政府批准(当年2月2日批准),撤销萧山市和余杭市,同时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与杭州市原六个区一起构成一个新杭州。
萧山、余杭撤市设区,并入新杭州,同时也拉开了萧山、余杭从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人才培养、居民观念等方方面面向杭州靠拢,争取“同城待遇”的拉力赛。
不知不觉中,7年多时间过去了。萧山、余杭与杭州主城区实现一体化的路走到了哪里?萧山、余杭离实现与杭州主城区“同城待遇”还有多远?
迈向“大杭州”
2001年的3月13日,杭州市政府正式对外宣布,经国务院和浙江省政府批准,撤销萧山市和余杭市,同时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与杭州市原六个区一起构成一个新杭州。
萧山、余杭并入杭州老城区,让一些对信息具有天然敏锐反应的媒体着实兴奋了一阵子,“大杭州”的称谓随之而来。
2001年前,杭州市区面积仅为683平方公里,列全国副省级城市倒数第1位,浙江省最富有的两个县级市萧山和余杭的并入使杭州市区面积一下子扩张到3068平方公里。两区并入后的新杭州在人口、土地面积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能力等全面超过南京、苏州、宁波等城市,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二大区域性大都市,仅次于上海。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市区面积由原来的倒数第1上升到第5位;人口由第13位上升到第6位;国内生产总值由第9位上升到第4位。
行政区划的调整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杭州市区的发展空间问题,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杭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为实现杭州的大都市之梦、促进大杭州的融合。杭州市委、市政府趁势提出了“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战略目标,确立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城市建设目标,将原来杭州市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杭州市“一主三副、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开放式空间结构规划蓝图破壳而出。
作为数据统计,或作为城市间的比对,揽进萧山、余杭后的新杭州,确实已经有些“大杭州”的架势,不管从人口、面积、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能力。
然而,城市是具象的存在。对于生活在新杭州的市民,特别是生活在萧山、余杭的市民来说,他们有没有感受到“大杭州”?换句话说,萧山、余杭是否已经实现与杭州老城区的“同城待遇”?这才是“大杭州”最真实的存在。
“同城待遇”文化探路 萧山借书卡“刷”到杭州
从2006年6月1日开始,萧山图书馆读者手中的图书借阅卡变身为多功能卡,读者凭借这张借阅卡可以在杭州图书馆等杭州地区九大图书馆享受免费图书借阅“同城待遇”。
6月1日上午,萧山图书馆与杭州地区其他八大图书馆在杭州共同发布《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公约》。《公约》确立了杭州地区图书馆联盟的形式,“无边界图书馆”成为图书馆联盟的远大目标。今后,杭州图书馆、萧山图书馆等九大公共图书馆将利用原有的服务馆和城市数字化网络架构,形成地区图书馆联盟。联盟将以杭州图书馆为中心,区(县、市)图书馆为分中心,社区和乡镇(村)服务点为基础,建立互通互联的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平台。“公约的发布意义重大,它意味着杭州地区各公共图书馆原本各自为政的局面被打破,这可以让读者最大限度地利用杭州地区的图书资源。”萧山图书馆副馆长翁迪明说。
公约的发布扩大了读者的借阅权,只要持一张图书借阅证就可以在杭州地区图书馆通行无阻。打比方说,萧山读者可以在萧山借书,然后去杭州图书馆还书,也可以在杭州图书馆借书,到萧山图书馆还书。这一模式不仅让读者享受到免费、便捷、无障碍服务,也实现了杭州地区范围的图书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