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几天前,嘉兴市环保专家对南湖区11条河流的交接断面进行水质监测,发现劣五类水比两年前下降20%,部分河段开始出现四类水。与此相呼应的是,今年初的环保“体检单”表明,南湖区提前1年完成省里下达的15%的减排任务。
南湖区环保局副局长丁天舒说:“用市场手段推动减排、保护环境资源,成效显而易见。”这一市场手段,就是南湖区从3年前开始实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控制排污总量的前提下,鼓励企业买卖排污权指标。
南湖区规定,2008年起,所有新建企业或是企业扩建、技改,必须花钱从储备交易中心购买项目排污量1.2倍以上的排污权,才被允许开工;老企业则按原环评排污量购买排污权。
排污权交易所蕴藏的巨大盈利空间,促使许多企业想方设法挖掘减排潜能。南湖区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主任王斌说,迄今为止,他们已举办了4次排污权拍卖会,3家企业通过减排多出的70多吨COD排放指标,共引得30多家企业竞拍,平均每吨的成交价“增值”1万多元。
更为可观的收益来自减排本身。为缓解排污权交易带来的减排压力,中法公司斥资购置了中水回用设备和车间膜处理系统。这套设备运行一年多来,不仅减少企业废水排量,还源源不断地产生效益:如今,中法公司60%的年用水可以实现中水回用,仅此一项就节约了25万吨水,合计50多万元。
排污权交易所带来的压力,就这样转换成企业的动力。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南湖区共有640家企业完成排污权交易,交易金额5000万元。
根据现有的制度设计,排污权交易向政府培育的新兴产业倾斜,对印染、制革、化工等五大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则提高准入门槛,新上项目必须购买排污量1.5倍的排污权。
近两年来,南湖区没有审批过五大高污染行业的新项目,相反,一些企业开始减产、转产。在工业重镇大桥镇,化工产业在工业产值中的占比已由过去的60%下降到40%。与此同时,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其中服务业年均增长14%。
由于要花费巨额资金购买排污权,嘉兴成美印染公司两年前果断停止上马印染项目,转而建造标准厂房,并在大桥镇的牵线下招来广东客商。如今,这家新引进的企业已投产,生产的风力发电传感器畅销国外市场,年产值超亿元。
今年前5月,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近40亿元,同比增长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