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兰溪4月21日电 村民有了矛盾纠纷,村里自评、自调、自主处理,从没有村民上访。这个好现象,就发生在兰溪市云山街道十里亭村。
这个村有1893人,578户,分布在8个自然村。磕磕碰碰的事总免不了,信访、司法部门人员却反映,该村村民闹纠纷的事,为何他们没有碰到过呢?原来,该村在村办公楼旁边,设有一个“家和调解室”,村民们怨气、烦心事、矛盾纠纷都能在村里得到解决。
今天,记者走进这个家和调解室,室内除放着一张圆型桌子和几张椅子外,还贴着 “远亲不如近邻”、“夫妻没有隔夜仇”等温馨小贴士。调解室外面的围墙上,有十多幅形象逼真的道德漫画。
今天,恰好碰上调解村民张春莲骑电瓶车被撞伤的事。前段时间,她骑电瓶车经过邻村时,与邻村电瓶车相撞,左脚造成重伤。花去医药费23600元,对方知道理亏,已赔偿了10600元。张春莲认为自己还吃亏,想告上法庭。翻翻有关法律条款,在村道上电瓶车相撞的交通事故,现行法规缺乏明确解决条款。双方权衡利弊后,要求“家和调解室”帮助调解。负责此事调解的周庆忠、王树标两名调解员,从相撞现场入手,到分析行车规则,然后,让各自承担应有责任。又从责任大小来调解医药费用分担,经过三次细致调解,双方高高兴兴地签下了调解协议书。
调解员周庆忠对记者说:“有的纠纷必须参照法律条款调解,没有明确条款的纠纷,我们遵从有关乡规民约,再融点人情味,解决起来也比较方便。”
自从村里有了家和调解室,村民们矛盾纠纷,经过自评、自调、自我处理,成功率达100%。
家和调解室调解纠纷,既讲人情味,又能利用村民自己的舆论压力。陈下庄自然村的老人张美珍,到“家和调解室”反映子女赡养问题。调解员王树标先后到她两个儿子家跑了十多趟,最终两个儿子答应,每人每年给1000元钱,每季度负责50公斤大米,医药费各分担一半,并在调解书上写下了承诺。
邻里间矛盾纠纷,解决不及时,往往也会埋下隐患。最近,家和调解室调解了一起棘手的邻里纠纷。住在张莫自然村的莫文忠与莫小芳,是前后邻居,双方因为房屋采光发生冲突,情绪激烈,调解员周庆忠到现场后,丈量了房屋高度,要求新建户平顶改为斜坡,既有利于房屋建造,又不影响后面采光。最后,双方达成书面协议。
记者翻开调解室桌上的《调解记录簿》,里面清晰地记录了自主调解的54起案例。大到房产、地基纠纷,小到邻里相争、夫妻闹矛盾,每一起都有双方当事人、调解人和见证人的签字和手印。
对这一创新的社会管理机制,云山街道党委书记何忠云对记者说:“自评、自调、自我处理的村级调解室,符合农村实际,已在全街道24个行政村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