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6日讯(记者 杨俊霞) “这是我的联系卡,你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诸暨店口镇,一旦听说有新的贵州外来务工人员来了,民警朱国军就会跑去发放他的“警民联系卡”。联系卡上印着他的小灵通号码,还有“贵州籍警察”几个字。
|
贵州民警走访老乡 |
|
贵州民警走访老乡 |
老乡民警管老乡,是诸暨为破解外来人口管理难出的新招。诸暨市店口镇是全省八大经济强镇之一,常住人口6万人,外来农民工就有4万多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进入,在积极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管理方面许多不和谐现象,如相当部分外来人员对当地人抱有不信任感;与业主发生纠纷时,由于语言、习惯等方面的障碍,双方很难沟通;外来者组织应运而生,出现了不打工的专业“中介”,专门组织外来老乡并召唤人参与打架斗殴、群体性恫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如何对大量的外来人口进行有效管理,是店口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当地领导和群众认为外来人员与当地人感情上存在隔阂是最根本的一点,导致了管理上产生情况不明、渠道不畅、措施失效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矛盾,诸暨市店口镇以人为本,从外来务工人员的视角、需求去想办法,推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聘请外地干部对外来民工实行亲情管理。店口镇的绝大多数外来人员来自贵州、江西和安徽等地,去年7月,诸暨市和店口镇有关领导专程赴江西、贵州等地商谈此事。诸暨市的想法得到了民工户籍所在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江西、贵州两地先期派出了5名干部,到诸暨工作一年,工资待遇参照当地干部,同时保留原单位的基本工资。外来人员戏称他们为“老乡干部”。
“老乡”的身份,使这些外地干部们很快就融入了外来人口当中。江西省永丰县民警邓九洲到店口派出所后,每天走访企业,认识老乡,还把江西籍外来人员中的党员、复转军人组织起来,协助他进行日常管理。江西在店口打工的有6000多人,现在基本上90%都知道他的电话号码。“他们来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劳资纠纷,另外还有些习惯上的摩擦、老乡之间的矛盾。以前发生矛盾,民工们有找政府的,有找朋友解决的,还有找社会闲杂人员‘摆平’的。后两种情况较多。现在不同了,99%的事儿都会找我。”邓九洲有点骄傲地说。
除了有事找“老乡干部”外,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还很乐意把平时收集到的一些治安信息传递给“老乡干部”,协助他们工作。外来人员的法律意识教育也多了一条有效途径。贵州遵义县民警黄光芒、文晓林到岗后,先后为36个村、22个企业的460多位外来人员举办法律讲座、开展法律咨询。据店口镇派出所所长王奇洲介绍,目前,该镇涉及外来人员的治安纠纷大幅度下降,外来人口刑事犯罪比例也呈下降趋势。
“请外地干部管理外地人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农民工的维权,这一做法今后还要不断完善。”店口镇党委书记孟国锋介绍说,他们正在考虑建立起两地政府间的对接,今后需要外地农民工可以通过农民工户籍所在地政府组织派遣,甚至可以根据需要,在农民工户籍所在地培训后再来诸暨,培训费用由企业和企业所在地政府提供。目前,已有不少地方来取经学习,准备推广这一新颖有效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