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水头制革企业“休克疗法”治污染
曾经发黑的鳌江水再现鱼虾
浙江在线温州平阳9月14日讯(记者周娜) 在平阳水头,一场前所未有的“休克疗法”让1261家制革企业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重组成了39家。如今,在浙江八大水系中被列为水质最差的一个水系——鳌江,随着平阳对制革企业的整治,水质明显好转。
水头制革业一年产值达37亿余元
在温州,提及制革企业,平阳水头首当其冲。这一从上世纪80年代兴起经历20余年发展而逐渐成为当地人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的制革基地,如今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生皮交易市场、猪皮革集散地和加工场。2002年底,水头制革基地内制革企业达到1261家,年加工猪皮革1 .2亿张,猪皮市场交易量9000万张,实现产值37.29亿元。
制革业兴起的同时也带动了宠物用品业、服装、皮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头制革行业成为平阳县的支柱产业,成为水头及周边乡镇8万多群众主要的就业门路和经济收入来源。
创了经济效益,却污染了环境
皮革制造确实为群众带来了丰厚的收入。然而,每天大量污水的排放却留下了一幅不堪入目的画面: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用以加工猪皮的重金属铬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情况就排放出去,渗透到土地中,影响了土质。大量的污水直接排放到人们赖以生活的被当地人喻为母亲河的鳌江之中,水质发臭发黑。……”平阳县环境保护局水头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政府开展“休克疗法”前,制革企业发展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2003年,水头制革污染被列为全国十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和浙江省严重污染环境九大案件之一。
在平阳县,水头治污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政府和制革企业所关注的问题,而是它已经严重影响到几十万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引起了群众的不满。
2003年至2005年,根据水头制革基地实际情况,两年时间投入2亿多元,兴建污水处理厂。然而,这些措施对于鳌江水质的改善收效甚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头污染问题。
“休克疗法”保住蓝天绿水企业从1261家缩减到39家
不仅GDP要增长,赖以生活的环境也要跟上。2006年,平阳县委县政府正式实施“休克疗法”。不惜牺牲GDP和财政收入,来治理这一难题。
自2006年11月15日开始,平阳县对水头所有制革企业实行全面停产整治,投入整治资金2.63亿元,大规模削减生产转鼓,大力度推进治污设施建设。
2006年以来,平阳县编制完成了《鳌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对鳌江流域的环境容量进行测算和分配,核定了水头制革的排污总量。将制革废水排放总量控制在1 .7万吨以下。
有资料显示,水头制革污染整治以来,平阳县每年静态损失1 .5亿,影响工业增加值增幅15个百分点以上。2006年制革产值20.11亿元,比2002年下降了近一半以上。今年1—8月份,水头制革产值仅3.3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6.8%。
牺牲了GDP,换来了蓝天绿水。平阳环保局水头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几年来,平阳的制革企业从1261家兼并重组成39家。用以生产皮革的转鼓也从3300多只削减到469只。制革废水排放总量从原来7.15万吨/日削减到1.7万吨/日以下,削减了76%。
记者见证:平阳鳌江曾经发黑的水如今见鱼虾
平阳鳌江发黑发臭的江水已经转黄,并且在上游区域出现了多年未见的江豚、跳鱼、小蟹。9月13日,浙江环保世纪行的记者走进平阳水头的时候,见证了几年来对制革企业整治的成果。
鳌江水,就是平阳整治废水的一面镜子。据平阳县环保局水头管委会副主任邱殿星介绍,从2006年11月全面停产整治以来,受水头制革严重污染的鳌江流域中下游的水质已发生了根本性好转。鳌江水质高锰酸钾指数已从四类上升至二类,五日生化需氧量已从劣五类提高到三类,氨氮指标虽仍处劣五类,但污染程度已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