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灾害天气如何提高“应急能力”?
1969年便开始在杭州航空部门服役的孟庆杰,现已是萧山国际机场的值班经理,也是机场当日的新闻发言人。“在杭州快40年了,这样连续4天的大雾,我也没碰到过。”孟庆杰说。
“连续四天的早晚大雾,在萧山国际机场通航以来还是第一次。”萧山国际机场副总经理包云海在12日的总结协调会上称。
1月8日,大雾弥漫浙江大部分地区,萧山国际机场除少数货机外,并无航班延误或取消。而从1月9日凌晨到12日凌晨这整整三天,萧山国际机场计划的776个航班(往返)中,共延误597架次(往返),15800名旅客受影响。
三天中,萧山国际机场航班受大雾影响无法起降的时间总共有14小时零5分钟,航班运行时间总共51小时23分钟,运送旅客75605名。期间,机场因大雾总共取消航班206架次,备降39架次。
“这对于机场、航空公司以及整个配套设施的协调运行来说,无疑都是一次考验。”包云海称,此次的考验,也实实在在地考察出了机场、航空公司的漏洞和协调上的矛盾和困难。
按照萧山国际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预案》的规定,一旦机场所有计划航班中10%以上因故延误,机场即需要启动《大面积航班延误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据萧山机场方面介绍,除了机场有《大面积航班延误预案》以外,机场的地服公司、汽运公司、食品公司以及候机楼管理部等各相关部门也拥有自己的应急预案。
10日上午,萧山机场共已取消航班76架次,更多的航班因大雾而延误。上午7时,萧山机场紧急启动《大面积航班延误预案》。而在9日晚7:30,机场的食品公司就已经启动了自己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然增加的食品供应需求。
为保障因航班延误而在机场候机的旅客的正常饮食,三天中萧山机场食品公司共为3945名旅客提供餐饮,提供饮料4522份,供餐6739份。
记者旁白:在饮食保障上,机场职能部门及时反应,积极应对,基本保证了候机旅客的需求——建议打90分!
“设备保障紧张是这次事件暴露出来的一个大问题。”孟庆杰回顾了四天来的情况后说,几天来经常出现机位紧张问题。萧山国际机场目前最多可以停泊的飞机机位为40个(加上一些小型机)。在平常,即使晚上归港飞机全部回港,停泊的飞机一般也是30架客机加上4架货机。而这几天,经常出现机坪上停着35架左右的客机,到10日中午,甚至有飞机被迫停泊到滑行道上,“只要是暂时空着的地方都停上了飞机。”孟庆杰说。
记者旁白:设备保障紧张也间接加剧了航班起降困难。但这是基础设施瓶颈问题——建议打80分。
车辆的后勤保障力量欠缺也是本次事件检验出来的一个“漏洞”。萧山机场目前有摆渡车6辆,负责旅客登机、下机后在客机和候机大厅之间的摆渡。“在航班延误较多时,摆渡车根本保障不了,多的时候就算有10辆也保障不了。”孟庆杰称,6辆摆渡车在平时完全绰绰有余。
记者旁白:车辆的后勤保障力量欠缺,使上下飞机的旅客无法及时接受服务,会加剧部分旅客的情绪激动——建议打60分。
“从总体情况来说,萧山机场此次的应急,既是一次考试,同样也是一次演练。”孟庆杰说,此次事件让各部门对突发情况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也大大提升,在保障信息通畅上也经历了一次实战演练。
记者旁白:虽然浙江省监管办以及民航总局华东管理局对此次事件还没有批示——“考卷”的分数还没有正式批出来,但总体来说,在此次的航班大面积延误事件中,机场和航空公司毕竟已经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