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特别报道 (记者 叶海 梁国瑞) 杭州湾大桥开通后,人才流向何方?就此,某知名网站最近做项调查,42.21%网友表示会在择业时考虑到大桥通车所带来的影响,而宁波超过上海,成了大桥通车后求职者们最想去工作的城市。
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分析指出,宁波、嘉兴两地因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凸显出越来越大的人才需求。从整个长三角地区来看,大桥的建成更完善了该地区的交通网络,让“工作在这里,生活在别处”的“长三角人”,愈加自由地流动。
一座大桥,不仅让21世纪最贵的人才,改变了流向,也让为求生计的“农民工”,争相涌向了大桥边。
高级人才跨过杭州湾来上班
上海拥有大量知名高校,有着非常大的人才优势,但是对处于交通末端的宁波,以及浙东地区的台州、温州、舟山而言,上海的人才辐射几乎是空白。这个空白,如今正因为大桥的开通而发生变化。
大桥通车后,宁波将会成为浙江的一个重要经济中心,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建议宁波、嘉兴等城市要利用好“大上海”这个人才库,为自己强化通向世界的通道。
卓所长的建议,早已被企业所实践。
宁波慈溪的方太厨具公司引进的20多个部长级以上的高级人才中,就有两个来自上海。公司董事长茅理翔解释说,早在大桥建立之初,他们就开始考虑怎么样用大桥加强企业的人才引进。
“以后慈溪到杭州、宁波或是上海都只要1个半小时,他们甚至可以在上海买房住,在慈溪上班”,茅理翔所说的他们,指的就是公司里面越来越多的来自上海的高层次人才。
宁波天龙模具有限公司的胡建立总经理想得更为周到,他正考虑在大桥通车后,每周安排了一到两班班车,来回接送上海的高级技术工人到杭州湾新区的工厂上班。
和宁波一样,嘉兴海盐、平湖等地也不断调整政策,打出“大桥”牌吸引人才“落户”。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带来的绝佳区位优势,再加上海盐的人文底蕴和优美环境,我就不信有人会不愿意来。”嘉兴市海盐县委副书记、县长沈晓红信心十足地说道。
随着长三角地区交通的日益便捷化,越来越多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才习惯于“城际候鸟”式的流动,比如家安在昆山,工作在上海,或是居住在上海,工作在嘉兴……长三角密如蛛网的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如今又多了跨海大桥这一条通道,让往来其间的“长三角人”越来越有“异地同城”之感。
大学生享受大桥开通带来的机遇
以前在嘉兴有种说法,形象地称说嘉兴的大学生出去读书有一火车,毕业后回来的却只有一车皮,逆差的人才流向曾经大大限制了嘉兴的发展。
“现在不光大学生毕业后抢着回到嘉兴,许多外地大学毕业生也纷纷选择这里作为他们的工作的起点。”嘉兴市委书记陈德荣说,杭州湾大桥的即将开通,加上嘉兴特有的水乡环境,吸引了不少心怀理想的大学毕业生来此创业奋斗。
“不是每个人都能亲眼见证这座跨海大桥的建成和通车,更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大桥开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王逸,去年从苏州大学毕业后,她成了大桥新区内浙江吉安纸容器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她说,公司里很多新进来的大学生都和她有一样的憧憬,想借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给开发区带来的契机,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有个理想的平台。
浙江吉安纸容器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王国珍说,现在公司招聘新员工,“大桥新区”就是吸引人才的一块王牌,“当时公司到学校招聘时,特地用粗体写上了“地处杭州湾大桥新区”,毕业生一看到,就在我们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队。”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去年我刚来没多久大桥就合龙了,今年大桥又要通车,我会在这里继续工作和生活。”谈起将来,王逸如是表示。
苏州大学毕业的王逸选择浙江海盐就业,这背后还有沪苏浙三地推进长三角人才一体化的努力。据了解,上海市教委与江苏、浙江两省教育部门去年共同成立长三角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合作组织,协议规定江浙沪三地高校毕业生如选择到另两省就业,均可保留原户籍,并享受就业所在地户籍高校毕业生的有关待遇。
浙江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有关人士认为,三地就业信息的整合,将有效解决信息不通和局部就业结构性等矛盾,促进三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