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
中午十二时,雪龙起锚,从锚地驶向北极。从长江口门一路向东北,可以看到海水逐渐变化的过程。一开始,海水由于长江携带的大量泥沙呈现的是黄色,之后就是变成黄绿色,然后就是浅蓝色,越是往外就越蓝,真正的大海就是那种墨一般的深蓝。如果放一块浅色的铁片下去,到了在水下几十米都可以看到铁片的影子直到看不见。
在近海的考察中,就是用这个原理来测定海水的透明度高低的。在东海区域由于靠近陆地,大量陆地的营养物质通过河流等排放到大海,大海虽然有一定的稀释作用,但是有的时候由于营养物质太多来不及稀释,在一定的温度下就会产生大量浮游植物旺发,赤潮就这样产生。这个季节就是赤潮旺发的时候,下午一两点钟,我们的雪龙船就行驶到了一片疑似赤潮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可以看到海水已经不是原先的那种黄绿,而是泛着暗红色,实验室测定的结果也显示这块区域的生物量很高,再行驶到近下午三点时,海水又开始变得清澈了。
7月13日
雪龙船一路东北方向挺进,这几天天气不错,没有甚么风浪,相对于杭州现在的炎热高温来说,海上已经是回到了暖洋洋感觉不到暴晒的日子,船下午穿过日本海的南大门进入对马海峡,在未来的几天,雪龙船将穿越日本海。
下午在甲板上干活的时候,已经能看到沿途的大的岛屿了。在海上航行,茫茫无边际,有时候一两个岛屿都能给人以惊喜和无限遐想的空间:湛蓝的海水,无人岛充满神秘的探索,说不定还能寻觅到前人的踪迹或者意想不到的宝藏,呵呵,探险片看的多了。
下午,中国北极大学举行了开学典礼。在雪龙号上,无论是南极还是北极考察,开办南北极大学一直就是惯例,在这所流动的大学里,每个考察队员都是学员,每个考察队员又都是教授,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研究的方向和感兴趣的内容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背景,在这里交流着看法,而科学就这样在思维的摩擦中产生火花,南北极知识也在这所独特的大学中得到普及。
在前面结束的第二十四次南极科考中,我就学到了包括建筑、测绘、化学、生物、机械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在极地的应用,有些知识很专业,比如南极的碳循环、极地的下降风、南极的臭氧观测,有些则与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外伤救护与现场心肺复苏术、宝石的鉴定、南极考察安全的注意事项、船舶知识等,可以说,这个大学的内容包罗万象,而这次北极大学的开办,也充满着期待,毕竟,科学奥秘的探索是无止境的。
7月14日
科考进入四天,各个专业都已经进入正常的轨道,很多科考的队员都开始了走航采样和数据的测定工作。南极和北极的科学考察主要可以分为走航作业和停船作业,走航作业就是船只在行驶过程中获得科考的数据,比如说采集获得大气中各种参数等。
以往在科考船航行中如果要获得海水的一些参数像温度、盐度等需要人工打海水上来测定,这好比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摘路边的花草,具有一定危险性,而雪龙船在经过改造了之后增加了一个自动的海水进水系统,船只边行进船底就有泵将海水直接打到实验室,这样就不需要人工去打海水了。科考队员们对海水进行测定分析,就可以知道长江口的海水和其他地方的海水有甚么样的成分差别。在船只行进的一路上不断分析,就可以大致了解北半球不同的经纬度上海水成分的不同了。而停船作业则是船停下来后进行样品的采集,包括采集海水和海底泥等,这相对与走航作业而言更加精确更加细致,本次北极科考停船作业的主要区域就集中在进入北冰洋的白令海区域以及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北部的北冰洋区域,也是本次科考的重点区域。
7月15日
船穿越北纬38度线继续在日本海航行,湖面平静如镜子,水深也已经从一百多米陡增到三千多米,气温开始不断的下降,没有了那种酷热,在甲板上走动的时候已经能隐约感觉到空气中的一丝凉意。
现在船所处的位置已经处在西伯利亚陆地的东侧,而再一直向东则是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两个不同的大陆在同样的季节有着不同的温度,一个寒风刺骨,一个温暖如春,这些都是因为大洋的环流所赐。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一条环流连接着各个大洋,它为各个大洲带去了各种各样的气候,而西伯利亚寒冷的气候与其沿岸经过的是寒流有关,加利福尼亚四季如春则是因为沿岸有抬升的暖流。一旦这个洋流停止,那么这些气候都会改变,欧洲也许会变得很寒冷,有些区域则会变得很炎热,而北极和南极的海冰则是这股洋流的动力。全球变暖和海冰消融则有可能带来电影《后天》中出现的场景,这也是本次北极考察需要了解和认识的科学规律,也是全世界科学家们目光所关注的。
一路上,船长会根据雪龙船航行的路线讲沿线的地理故事,从一开始的“苏岩”礁到北纬38度线到今天的西伯利亚海港,已经是第三讲了。位于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东亚第一大军港——海参威以及为纪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在西伯利亚北部建立的共青城则把我们由拉回到了那个特定的年代。可能那时候很多像我们现在这般年纪的年轻人都怀揣着这样的梦想:希望唱着军港之夜,来遥远的西伯利亚看看异国他乡的风光。如今的孩子或许已经没法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更深的体会,也不会再因为军港之夜引发更多的共鸣,或许,时代就这样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