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7月29日讯(记者梁国瑞)今天下午,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教育工作小组关于我省教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会议指出,浙江省的教育投入仍然相对不足,经费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的问题: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依然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与惠民性减免相抵,用于教育事业的投入实际增幅不大;生均预算内日常公用经费定额较低,农村学校尤为突出;农村教师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师待遇偏低。
从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政府教育投入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依据省审计厅的审计结果:2004年至2006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4.5%、12.8%、13.6%,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增长均达到20%左右。但从财政性教育投入水平看,2004年至2006年我省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2.47%、2.38%和2.3%,依据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在投入方面个别年份还存在差距。从各地情况来看,县(市、区)之间还存在经费保障水平不平衡,投入不到位的问题。2006年省审计厅对全省2005年基础教育经费进行了专项审计,发现有14个县(市、区)财政的教育拨款增长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有28个市、县(市、区)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比例与上年相比下降。
虽然我省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但其增幅主要是用于减免学杂费和资助困难学生等方面。从我省预算内教育经费来看,2005至2007年分别是260亿元、311亿元、384亿元。2006年比2005年增加了51亿元,增幅为19.6%。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73亿元,增幅为23.5%。但是2007年用于减免学杂费为10.8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增近11.2亿元,2007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实际增长约51亿元,实际增幅为16.4%,低于2006年的增幅。2008年,全省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各项收费减免的经费将达到28亿元,约占义务教育阶段预算内教育经费的1/10,如果剔除这部分,实际用于学校建设和运转等办学条件改善上的经费增长很有限,不能满足教育内涵提高的要求。另外,目前部分地市化解义务教育债务压力比较大。如绍兴市,全市尚有债务学校169所,共有债务11亿元,其中义务教育学校4.25亿元,高中段6.75亿元。截至2007年,衢州和丽水义务教育负债总额分别为5.56亿和2.1亿。
全省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分别从2006年的180、240元提高到2008年的300元、450元。虽然生均预算内日常公用经费定额逐年提高,但由于承担义务教育的学校原来其日常运行主要依靠生均公用经费加上学校的其它收费,现在学校的其它收费取消后,生均公用经费就显得不足了。据江山市教育部门反映,原先学校可收取学杂费课本费等费用共为1500万元,能维持正常的教学,在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后,虽然财政转移支付850万元,但缺额仍较大难以维持。农村学校办学难问题尤为突出。2006年全省普通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城乡投入分别为739186元和563259元,相差175927元;普通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城乡投入分别为509188、413333元,相差95855元。有的农村学校连门卫、清洁工的工资、学生茶水、蒸饭等费用也难以筹措,更谈不上教育设备现代化建设。
另外,农村教师待遇偏低也是一个受关注的问题。虽然我省农村教师工资逐年提高且都能及时发放到位,但与城镇教师和当地公务员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原因是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工资外福利待遇主要是单位自筹资金发放,中小学教师福利待遇如果当地财政不予安排就没有其它来源,有很多农村学校除财政发放工资外没有任何福利。如瓯海区城镇学校每年发放福利达到20000元,农村学校低的只能发2000-3000元;常山县城镇初中7900元,农村初中2500元,城镇小学2600元,农村小学1100元;苍南县城镇学校4000-6000元,农村学校1000-1500元。农村教师与当地公务员收入也存在较大差距。虽然我省今年出台了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制度,但额度只有60至400元,提高农村教师收入水平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