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上的组织形式,使用权谢家路村的“小板凳会议”的组织生活模式,深受党员的喜爱。 |
2009年,村支部把“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上”,在10个村民小组中分别建立了党支部,封立君所在的小组为第九党支部。
“小组有党支部,村民有事就会想到找党员。党员讨论通过后,再形成‘提案’交到村委。”组长封立君经常收到村民的建议。
在一次支部例会中,封立君提出,去年下半年,拓宽后的光明北路仍使用旧路灯,不少村民希望更换成更环保节能的LED灯。支部党员讨论后,很快写成了书面建议,并送到村委会。
16盏LED灯,需花费10余万元。两天内,村委会作出肯定答复,用一周时间办理了相关手续,1个月后道路配套安装了LED灯。封立君在提议评议表上表达了“满意”。
3月初,他提议加宽田间道路,方便运菜的三轮车双向通行。村里赶在榨菜收割前,拓宽、夯实了小道。
党员提交了“提案”,村委会将在一周内了解情况,15天之内给出明确答复。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陈新尧说,提案制实行以来,办结了1000余件建议,提议人满意率达到99.6%。
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上,这项制度让“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征地签约、化解邻里矛盾……第八组级党支部书记鲁彩娣发挥了不小作用。拆迁征地,她带动党员率先签约,多方奔走为村民解决土地遗留问题;快过年的深夜,她爬出被窝就去调解组里夫妻矛盾;邻里发生矛盾,大家都会请她来当“和事老”……
“我们支部的党员都冲在前。”鲁彩娣记得,3月中旬,一户村民家中失火,七八名党员闻讯赶来灭火,帮忙收拾屋子,被烟雾熏成“大花脸”,也顾不得。
村里无小事,一丁点懈怠都会破坏村庄建设的积极性。但是农村没有公务员队伍,也没有社区管理干部和管理服务机构。谢家路是如何做到,让党员、群众都关心公共事务?
“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盏灯。”这是村支部书记钱建康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上,就等于铺密了服务网,健全了党组织服务体系,扩展服务功能。党员热心参与村务,带动村民关注村庄发展。党内民主带动村民民主,群策群力,村子在谢家路人的努力下告别了贫困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