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桐庐8月29日讯(特派记者杨俊霞)“如果说目前的分水镇制笔业是迷失在原始森林里,那么创元文具将是太阳下山前为走出迷阵逃出生天的一条新路。”年仅28岁的冯小峰今天对记者如是说。
虽然公司诞生才一个月,但身为桐庐分水镇六家制笔企业“强强联合”组建的“浙江创元文具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小峰对公司的前景充满信心。创元文具近期打算上金属笔和中性笔等新项目,企业主分批有目的地去外地考察,进行市场摸底和技术学习,今天几位总经理就去宁波考察去了。这家一期投入1180万,总投资5000万元的公司甫一诞生,已成桐庐制笔企业的航母,企业发展目标直指中高档“功能笔”市场,并将有力促进分水制笔产业升级。这正是桐庐县委书记戚哮虎为分水制笔“破茧成蝶”、打造现代产业集群而谋划的新路。
分水制笔已有几千个品种
分水制笔从义乌小商品市场开始,辐射到全国各地,又闯进广交会,开始外贸出口;从一家一户到小企业大集群;从家庭作坊式到工厂化生产;从单一的笔杆到整笔到上千个品种,已发展成为桐庐最具代表性的块状经济。作为中国惟一的制笔之乡,分水以每年62亿支笔的产量,令世人瞩目。简单的说,分水人每年要为全世界每人生产一支笔。分水全镇去年销售产什23.5亿,占工业产值的65%。然而风光的外表之下,分水制笔面临困境和危机, “产品没有品牌化、企业没有规模化”就是最关键的发展瓶颈。分水境内制笔企业有数百家,但没有一家年销售产值上亿元,更多的企业还只是家庭作坊式的原始业态,发展缓慢。分水镇东溪村企业主陈永来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家有六台塑机,已做了6年的制笔,他向记者感慨生意越难做,“圆珠笔的销路越来越窄,利润也越来越薄。利润一薄,工钱就很难提高,也没有钱提高产品档次、这样又造成恶性循环,企业就越难发展。”
“分水制笔要做大做强,关键就是要走‘扶优扶强,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促进制笔业全面发展’的路子。”这是桐庐县委书记戚哮虎为分水制笔把的脉。自浙江省“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戚哮虎将工作重心放在梳理各类制约桐庐经济发展的难题是,并将“如何提升分水制笔产业升级”作为自己重点破解的难题之一,他先后数次深入到分水镇制笔产业最发达的武盛村,调研当地制笔业所面临的困境,带领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探索和寻找扶优扶强分水制笔经济的良方。
可以说,制笔业是分水人的生存之道,是分水百姓的‘命根子’,更是分水经济的‘擎天柱’。如果不能为分水制笔今后的发展找出一条新路,那么不仅分水制笔会走进死胡同,分水乃至周边乡镇百姓的就业、生活也将受到极大影响。”对于分水制笔业的重要性,戚哮虎看得非常透彻。从武盛村开始,针对分水制笔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戚哮虎带领当地政府部门琢磨起各种方法:采取村集体建标准厂房出租、企业联建等多种形式,来解决中小企业的用地用房问题;要借助县、镇两级对外招工的有利平台,来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要尽快实行企业的强强联合,走集约联合创品牌之路,来解决产品结构调整、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制笔新路的第一招是强强联合。即从分水数百家制笔企业中挑选出几家实力最为雄厚的企业,让他们共同提供资金组建新公司。强强联合既可以迅速提高这家新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又可以降低成本,分担各家企业各自闯市场的风险。思路一出,就得到了包括冯小峰在内的众多制笔企业主的欢迎。“广众”、“云山”等六家大型制笔企业一马当先,共同打造“创元文具”开始“试水”。
第二招是集约聚众,产业集群。对于那些“遍地开花”的小企业,各地集中区域建标准厂房,这样不仅有效利用当地有限的土地资源,还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众多中小企业用地难的问题。在分水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仅武盛村就从工业功能区核心区块以外征用了30多亩零散土地,准备提供给中小企业集中建标准厂房。在厂房的工地上,记者偶遇正在看地的武盛村企业主李老板,他说, “村里出资建标准厂房,我们肯定乐意啊。家里几台机器小搞搞既不安全也不卫生,自己建厂房又没这个实力。这下好了,村里集体出资建标准厂房,每年出租给我们,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东溪村,也征用了46亩土地打造一个大型标准厂房,小企业主们可以根据实力选择购买或者租用的方式入驻,在现代化的厂房里生产运营。分水镇党委书记徐志勇介绍,如今分水当地许多村都开始尝试集中区域建标准厂房,这些做法受到广大企业主们的欢迎。
“创元文具”的董事长冯小峰对企业前景自信满满
企业主陈永来家是典型的家庭式作坊
“广众”制笔企业厂房内的标准化车间
分水镇党委书记徐志勇的身后,是一个占地46亩的标准厂房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