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锋委员的博客⒄:对教育问题的三个看法
链接:肖锋委员的博客
2006年1月17日,周一,雨
每天到了凌晨1:00左右,就有点不在状态了,人一困,写得文字也粗糙了,构思也钝化了,各位网友千万不要见笑。现在,参与“两会”的媒体大多是一个团队,内部有分工与合作,而我只是一个人,单兵奋战,实在是力有不逮。
今天一天简直跟打仗一样,日程排得满满的,上午参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座谈会,中午,再次受《今日早报》邀请,前往位于曲院风荷的早报互动室接受采访,采访完后,直接驱车前往人民大会堂听取第2次大会发言。
今天采访的主题是教育,除了我以外,还邀请了省政协委员、万里教育集团董事长徐亚芬,省人大代表、拱墅区教育局副局长郑乃汉和另外一个来自建德农村学校的省人大代表。下面我想就记者提出的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是大学收费制度问题。大家知道,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收费是正常的,全世界都一样,但至于收多少是合适,各方观点不一。这里就有一个成本核算的问题,在我们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究竟收多少学费是合理的。大学抱怨学费太低,要涨价,但你看看大学的浪费,大学的效率,大学里面行政人员的冗余,你就知道,大学不应该涨价,而应该通过提高效率来降低成本。对于那些实在缴不起学费的贫困生,可以采用奖学金、贷款等形式,现在,大学生毕业后偿还贷款的情况不是很理想,这不能说大学生是不守信用的人,而是现在的贷款偿还方法有问题,大学生刚毕业时,工资最低,开销较大,但偿还的贷款却是最多的,银行能不能设计出根据大学生收入和消费变化趋势的贷款偿还方式。
二是名校集团化。现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而百姓对之的需求很大,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名校集团化的做法,是有道理的。但名校集团化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在集团化时,必须要统一管理、质量标准、文化等,使集团化后,不仅母体的质量不被稀释,而受体的质量所有提升;2)名校集团化不能搞运动,不能刮风,必须遵循自愿原则,应该是“自由恋爱”,不能搞“买卖婚姻”,现在的情况是一夜之间,杭城冒出许多教育集团,所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好象有点冒进;3)两校合并最好是紧凑型的,避免挂个名,进行“贴牌生产”。
三是教育的国际化。加入WTO之后,教育作为一种服务贸易,在全球范围内更加频繁的流动。教育国际化应该是双向的,有输出,也有输入;应该通过国际化来提升我国高校的管理、教学和科研水平。因此,现在有很多大学把国际化作为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样的四大功能之一。现在,大学的国际化做得比较好,希望中小学能够跟进。
徐董我是第一次见面,比想象得要年轻,非常干练,万里在她的领导下飞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集团,特别是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合作,更为万里赢得了名声,一个人一辈子能够做成这样一件事,已经很了不起了。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肖锋 编辑:俞斌